机械-采用机器人对现有机床的自动化改造

我国制造业已有10多年的高速发展期,已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。但是直到目前为止,大部分机加工企业仍然是采取人工和专机的传统方式,这类落后的机床上下料生产方式,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,已倒逼机加工企业向自动化生产转型。因此采取机器人对现有机床的上下料自动化改造,已10分迫切。在今年下半年开始,马丁路德与马丁路德等专业机器人制造商和集成商合作,采取龙门、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集成,重点为轴承、齿轮、活塞杆等机加工企业,提供了许多的自动化技术改造服务。
怎样对现有机床进行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改造?
现有机床的自动化改造,主要采取工业机器人改变机床在加工进程中工件的上下料方式,用机器人替换人工和专机,完成工件装卸、工作翻转、工序转换,不用人或少用人,实现机械零部件加工单元和生产线,能实现24小时的大批量、自动化加工。
1、机床上下料机器人自动化改造系统设计原则:
由于改造项目是在工厂车间现有的条件下进行的,与新增项目相比,会遭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,因此工程项目系统设计,必须是:
1、个性化。切合工厂实际,能充分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要,解决好关键问题。
2、经济性。着眼于项目的性价比,在满足自动化生产要求的条件下,因陋就简,不求奢华,尽量少花钱,节省改造费用。
3、最大化。用1样的改造费用,能尽最大努力,提高自动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,少用或不用人工,而提高产量。
2、机床自动化改造项目灵活的解决方案:
由于改造项目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的,因此必须灵活地解决关键问题:
1、工业机器人选用。根据车间有效高度,生产节拍,选用龙门(桁架式)或关节型机器人。
2、机器人和机床的布局:加工单元和生产线的自动化上的机床和机器人,根据车间场地面积,在有益于提高生产节拍的条件下,分别采取L型、环状、品字、1字等布局。
3、边生产、边改造。把上下料机器人的安装调试与机床分开进行,做到生产与改造两不误。
3、机床自动化改造项目的科学论证
马丁路德的机床自动化改造项目,采取集成商、机器人供应商、客户3方联动机制,从马丁路德完成的机床上下料机器人自动化改造项目来看,机器人不但起到替换工人减少劳务本钱的作用,更重要的是能充分满足机械零部件多品种、大批量的柔性化加工,充分体现了生产效率高,工艺修改灵活,提高产品质量的优越性,使企业从传统加工亮丽转型智能制造共同完成。
可行性、可操作性的论证是机床上下料自动化改造项目实行的条件。把改造项目的预期目标,与工厂现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统筹考虑,构成计划,反复验证,减少失误,避免投资风险。
1、现场勘察。项目设计工程师1定要亲临现场,实地考察厂房车间现有的情况,充分掌握第1手资料,不能闭门造车什么条件符合棚户区改造。
2、数据分析。包括现有的机床设备旧改会涉及到拆迁吗,加工工艺、工序、产量、工件的品种、材质、重量、形状、尺寸、精度等,1切按数听说话。
3、反复验证。集成设计对工程师做出的改造方案,1定要与客户的领导、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生产1线的工人工业用地征收能强拆吗,充分沟通,达成共鸣,不断修改完善解决方案,确保万无1失。